機械的生產過程是指從原材料(或半成品)制成產品的全部過程。對機器生產而言包括原材料的運輸和保存,生產的準備,毛坯的制造,零件的加工和熱處理,產品的裝配、及調試,油漆和包裝等工序?,F代企業用系統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組織生產和指導生產,將生產過程看成是一個具有輸入和輸出的生產系統。
不同的切削速度和進給量對冷加工強度有不同的影響。隨著精密機械零件切削速度的提高,刀具與工件接觸時間短,塑性變形程度小,冷加工硬度降低。隨著刀具進給速度的提高,冷加工水平和表面塑性變形水平提高。
大連機械零部件加工精加工后技術要求
1、精加工后的零件擺放時不得直接放在地面上,應采取必要的支撐、保護措施。
2、加工面不允許有銹蛀和影響性能、壽命或外觀的磕碰、劃傷等缺陷。
3、滾壓精加工的表面,滾壓后不得有脫皮現象。
4、終工序熱處理后的零件,表面不應有氧化皮。經過精加工的配合面、齒面不應有退火。
機械零件加工的直徑、高度、表面距離等尺寸的實際數值與理想數值相接近的程度。尺寸精度是用尺寸公差來控制的。尺寸公差是切削加工中零件尺寸允許的變動量。在基本尺寸相同的情況下,尺寸公差越小,則尺寸精度越高。國家標準GB/T1800.2—1998規定:尺寸公差分為20個公差等級,即 IT01,IT0,IT1,IT2,IT17,IT18。IT表示標準公差(IT是國際公差ISOTolerance的英文縮寫),公差的等級代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,從IT01~IT18,精度依次降低,公差數值依次增大。
伴隨著機械工程的發展趨勢,新的設計原則和方式、新型材料、新技術新工藝的發生,機械零件進入了新的快速發展環節。有限元原理、彈塑性力學、延展性液體動壓潤化、優化、結構設計優化、輔助設計設計方案(CAD)、實體線模型(Pro、Ug、Solidworks等)、結構化分析和設計方案方法學等基礎理論,已慢慢用以機械零件的探討和設計方案。